• 創業,論商標起名的重要性

            商標是品牌的基礎,做好商標布局,有利于推行名牌戰備,創下世界馳名商標。在取名之前,應該先對目前的市場情況、未來國內市場的發展趨勢、戰略思想與功效以及人們使用后的感覺、競爭者的命名等情況進行摸底,并且我們會以消費者的角度去使用這種產品,以獲得切身感受。對于企業而言,就像孩子的名字,被寄予諸多厚望,好名字能讓人過目不忘、易于傳播,而寓意美好但不好記得名字也是失敗的。于是,在商標申請量越來越大的今天,商標起名就成了一件高要求高標準的事。


    可不論標準高還是要求高,都忍不住“就地取材”的慣性思維。什么“十個核桃”、“四糧液”等等,魚目混珠,讓人防不勝防。


    要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話說有一天,阿姨在飯店洗碗,后來專門開了個洗碗店,店名叫:瓷洗太后。


    隔壁補車胎的師傅見了,給自己的修車鋪取了個名字:拿破輪。


    這讓電焊工也受到了啟發,于是店面起名為:焊武帝。

    “嗯,名字很有趣,我感到十分感慨,那我的糖果店就叫‘糖太宗’吧。”對面糖果店的老板為自己的機智沾沾自喜。

    沒一會兒,不遠處的切糕店老板直接亮出招牌:漢糕祖

    .......


    image


    段子雖好,也不能持續升級啊!

    然而,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下,員工辭職下海了也沒忘了老東家。

    “果汁局”?沒錯,猜猜老板前身在哪里?回答:知識產權局的前員工啊。

    于是,專利局前審查員的茶館起名“審茶苑”。那商標局的前審查員開個養豬場是不是可以叫“上膘局”。

    別急,這還沒完,我們接著看。

    “教漁捕”釣魚場,那自然就是教育部前員工開的嘍!

    最讓人抓狂的是,氣象局前員工由于上班地點離動物園很近,天天中午可以去動物園遛彎,辭職后想專門開個訓練大象的馬戲團自然有了名字“氣象局”!

    image
    段子到這里結束了,我們先回個神唄。

        言歸正傳,誰出名就注冊誰的名,跟國字號也搭搭邊,山寨打牌商標賣貨,為出名低俗惡搞......這些雷區一旦踩了,結果就是:駁回!因此,商標申請在起名時,一定要仔細考量。

        商標具有強烈的地域性保護特征和通過使用增加顯著性的特征,這意味著企業可以通過注冊商標來樹立和保護企業品牌,可以通過持續地使用注冊商標來增加其顯著性,加大企業產品或服務其他同類產品或服務之間的區別,使消費者記住、認可,得到投資人的青睞。

    所以您在注冊商標時可得注意了:

    image

    《商標法》第10條第1款第(1)項規定中央國家機關的名稱不得作為商標使用,第(8)項規定有害于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不得作為商標使用。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對第(8)項的“其他不良影響”規定: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族等領域公眾人物姓名不能注冊為商標。


          不管是公司起名還是企業起名,一個“品牌”是能夠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選購需求的,企業產品命名的好壞,與產品銷售之間有極大關系。命名恰當,可以擴大影響,增加銷售,起名不當,則可能減少銷量。



    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