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豆漿”起源于臺灣。上世紀50年代,一些祖籍大陸的退伍老兵為謀生計開設了快餐早點的攤鋪,磨豆漿,烤燒餅,炸油條,規模和影響逐漸擴大。
最早將“永和豆漿”產業化并予以知識產權保護的是林炳生,他于1985年在臺灣注冊了“永和豆漿”商標,并成立了臺灣弘奇有限公司,批量生產永和豆漿并開店。
1995年跨過臺灣海峽,來到大陸發展。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永和豆漿遍布中國大江南北,已成為消費者信賴和喜愛的品牌,并逐步發展成為中國臺灣飲食文化的一張名片。
據資料顯示,“永和豆漿”注冊商標目前所有人是永和食品(中國)有限公司,該公司擁有一系列商標。其中最早的商標第730628號“永和及圖”商標,于1993年8月提交注冊申請,1995年2月經批準,核定使用在豆漿、米漿、茶、烏龍茶、豆花等商品上。2001年,經國家商標局核準,該商標轉讓于永和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同時永和國際發展有限公司許可上海弘奇公司獨占使用第730628號商標。
1996年2月25日,上海出現了一家掛著“永和豆漿大王”牌匾的店面,其隸屬上海永和豆漿大王餐飲有限公司,也是經營豆漿、油條類的快餐店。1997年,這家公司經國家商標局獲準,在第42類(餐廳、速食店、豆漿店等)成功注冊了“永和大王”商標。
對“”注冊商標的不規范使用,弘奇公司發現后舉報至上海市工商局,后經過調查處理,永和豆漿大王作為簡化的企業名稱使用,與“永和豆漿”注冊商標相混淆,容易造成誤解,隨后,上海永和豆漿大王餐飲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永和大王餐飲有限公司,并一直延用至今。
實際上,“永和大王”注冊為餐飲類,可以供應多種食物產品,而“永和豆漿”注冊為豆漿類,產品類別上受限,且兩者在產品、用處等方面類似度極高,這也成為“永和豆漿”在知識產權維護力度方面墮入“膠葛”的重要原因。如果弘奇公司當初將“永和豆漿”商標同時注冊在餐館服務上,估計現在也沒“永和大王”什么事了吧。
近年來,雖然“永和豆漿”又陸陸續續提交注冊了一些商標,但關于“永和豆漿”商標被侵權的案件依舊層出不窮。
2018年,上海弘奇永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訴“橋頭永和豆漿”名稱且其中的“永和豆漿”字樣在門頭招牌中居于顯著位置,將其訴至法院,指控其構成商標侵權。
2019年,上海弘奇永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訴神木市天下永和豆漿店商標侵權糾紛案。
2019年,上海弘奇永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訴被告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侯馬市紫金山北街逸香緣飯店侵犯商標權糾紛。
2020年,上海弘奇永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訴被告青島易燕網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侵犯商標權糾紛案。
企業發展不易,對于企業來說,一定要在創業初期做好商標戰略計劃,不僅要在所經營的產品上注冊相關類別,還要在未來有可能發展的行業做好商標布局,為了避免他人搭便車、傍名牌,建議多類注冊或全類注冊,對品牌進行全方位的保護。
來源:金名標
首 頁 |免責聲明 |隱私保護 |聯系我們 ?粵ICP備17085206號??公安備案號:44200002442676
Copyrigh?2019 All Rights Reserved??本站采用DVU咪咚云技術開發制作??粵工商備P201804000805